11月27日,第二届中国健康管理国际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指导下的医疗人工智能的进展和应用培训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办。论坛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和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同举办,并得到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及国内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著名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健康管理分会会长徐卫国,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庄松林,浦东新区副区长晏波,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李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张宏韬等专家及政府领导到场或通过视频形式致辞。来自日本、印度、北马其顿等多位境外学术专家,以及多位国内三甲医院领导、行业协会代表、优秀企业代表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并通过线上方式全程直播,吸引了11万余人参会学习。
本届论坛以“聚力智能装备创新赋能主动健康管理”为主题,众多与会嘉宾围绕科技如何让“医康养服务体系”更智能、更主动,以及更顺畅的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更智能!科学技术赋能医学设备助力医学诊疗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健康管理分会会长徐卫国致辞
徐卫国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信息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特别是表现在云、大、物、移、智、区,医疗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从PC端到移动端的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打造出更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上海健康医学院校长吴韬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
“我们团队创新了远程医疗模式,开发了远程医疗机器人,实现了更好的轻量化、高机动性,配套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衡分配。”吴韬表示,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智慧医疗大有可为,更好利用主动健康的理念来推动医工交叉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形成新业态下全链条的主动健康的生态群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地区,信息化建设、移动医疗的建设包括远程医疗建设非常必要。吴韬在大会上首次官宣“健康链”概念,包括健康管理链、健康安全链和健康数据链,提出将积极探索研究打造“健康链”,推动主动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赵自林通过视频连线致辞
赵自林则认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崭露头角,辅助诊断系统、大数据疫情监控系统、智能预分诊系统、医疗机器人、智能护理、远程会诊等产品的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辅助医生精准诊断、精准治疗,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治疗。未来医学装备、人工智能产品将在突发事件监控与医疗场景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发表主题演讲
庄松林发表了题为“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医疗服务”的主旨演讲。庄松林指出,上海理工大学光学团队有太赫兹科学技术、超精密光学制造、纳米光子学、超快非线性光学、生物光子学及医用光学五个组成方向,每个方向均致力于为生命科学医学服务。以太赫兹为例,它是探测生物大分子具有非常好的特征光谱,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的转入光谱都落在太赫兹。太赫兹系统在医学中得到了很多的应用,比如用太赫兹来检测肾脏病纤维化程度,还可以用于检测脑胶质瘤、肾结石、冠心病标志物、高半胱氨酸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太赫兹还可以用来检测药材,如三七和西洋参检测,此外,太赫兹也可用于癌细胞成像,太赫兹可以进入细胞但不会破坏细胞,从而可以得到纳米级的成像。庄院士在交流中表示,期待团队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交流、项目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增进交流,着力医工深度融合及智慧医疗复合型人才培养。
浙江强脑公司首席科学家兼认知心理学博士杨锦陈以儿童自闭症为例,介绍了可穿戴脑机接口数字疗法在脑疾病中的前景。他指出,开发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底层技术,能够应用于残疾、大脑神经疾病的诊断和干预。脑机接口技术是通过解读大脑信号,绕过传统的肌肉输出的通道,直接实现大脑和机器之间的通讯,借助通讯的渠道既可以通过大脑去控制机器,也可以通过机器或者程序来调控大脑。直接和大脑进行通讯,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输入输出通道的带宽,未来也会在医疗康复、教育以及到日常生活的交付方式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接下来会聚焦自闭症的研究和产品的应用,促进自闭症患者脑神经的发育。
此外,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日本Iwate Prefectural大学 Hamido Fujita教授围绕AI及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展开报告,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系统介绍了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健康风险预测时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智能居家健康照护系统的发展方向;华为消费者BG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解决方案副总裁姜婷发表了题为“数字化创新加速推进主动健康”的演讲,分析了智能穿戴在健康领域的发展现况;中国医师协会保险医学研究会张剑敏从健康保险的角度,以“新技术重塑健康保险的未来”为主题详述了新技术浪潮中的健康保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更主动!医学装备推动健康管理与康养结合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1年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将开启“健康中国2030”战略黄金十年,对于医康养服务体系来说,也将踏上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当老龄化社会到来,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急剧上涨,中国慢性病死亡率占整体死亡率的88%,并且呈上升趋势,高血压人数达到2.7亿,糖尿病患者也已达到2亿,慢性肾炎患者超过1亿人,慢性肿瘤去年报告的数据是将近400万,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已成为健康管理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徐卫国指出,智能化主动健康管理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世纪以来,从SARS、禽流感、埃博拉一直到新冠肺炎,全部以病毒为病源,新型传染病需要新的健康管理模式。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下,中国应用了大量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手段,发展非常迅猛,智慧医院的建设也在中国全面开展,从智慧服务到智慧医疗以及智慧管理,充分应用了互联网技术,发挥了互联网医院的重要作用。今后,健康管理分会将加强与上海健康医学院的紧密合作,为“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上海行动”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杨燕翊表示,5G+AICDE已经成为新型融合的基础设施,在医疗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目前移动已经联合了全国110余家医院开展创新实践,探索5G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场景,包括5G远程手术、远程的重症会诊、5G的院前急救等,这些场景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标准。同时,整个5G+行业的需求也从医疗机构拓展到不同的养老产业链,5G还可以有效与康养产业相结合,促进国家智慧康养落地。
“未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硬件+服务+保障健康管理的闭环,保险公司作为核心载体,既给客户提供健康生活的鼓励,也为保险公司本身提供风险预测。”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大中华区首席医疗官曹宸赟指出,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讲,从医疗险升级到健康险,核心是在治病之前保持个人的健康状态,保险公司作为支付方拥有整合的优势,可以把一个人所需要的健康管理整合到一起提供给客户。目前保险行业已经开始探索在体力活动和保险产品之间建立连接,结合客户的运动步数、睡眠、心率、血压等方面指标以及跑步、游泳等不同运动方式,鼓励客户多做运动,并评估客户的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好,则保险费率就会相应降低。
此外,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晓欧聚焦人机接口技术,从脑机接口和机电计算机接口两方面介绍了其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展示了脑机接口新技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路径;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邵华钢以面向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医疗云系统建设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分析了云赋能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的可行性以及一体化的医疗云建设。
更协同!多领域合作打造健康管理新模式
众多嘉宾聚焦论坛主题展开探讨
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不同领域的嘉宾从疾病诊治、医疗生态、医疗器械市场等多个角度对主题“聚力智能装备创新赋能主动健康管理”展开多轮探讨,进行了充分的观点碰撞,其中涉及众多当下医疗行业的热点问题,比如癌症诊治的慢性化管理、智能科技赋能医疗健康服务等等。
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院长、上海市慢性疾病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郭琪表示,在“防-治-康-养”健康生命管理环节中,如何面对疾病,如何做到精准化评估、个性化诊疗,做到有效的预防、适度的治疗、正确的康复、健康的养老,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们需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做出中国特色的健康领域服务标准。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科主任丁罡分析称,在癌症诊治的慢性化管理时代,要通过产业融合和个性化治疗手段,整合肿瘤治疗资源,保证癌症患者医疗救治效果的同时,保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真正让肿瘤的诊疗从不可治慢慢变成慢性病模块,探索肿瘤的慢病化管理,将肿瘤跟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进行健康管理,实现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最终形成一个覆盖筛查、治疗和术后康复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的治疗方案。
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宗文红表示,未来的医疗是传统医疗与互联网医疗之间的相通相融,以传统医疗资源为根基,同时保证新型服务模式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作为一家第三方云医疗和健康服务支持公司,我们搭建平台,连接专业机构和社区、家庭的云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
浙江杜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初映提出,AI产品在未来医疗领域的应用重点应该是整合线下服务链,包括基层医院,体检中心以及医药服务,再由N家专科医院带动,AI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资源整合和资源分配,通过对患者数据连续和系统性的管理,可以同时对医生和医院进行分类引导,最终实现每一个专科医联体的闭环。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健康管理分会秘书长、晓葆科技CEO张嘉艺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健康管理装备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创新发展。而健康装备的进化,也推动了健康管理各领域走向协同与闭环,实现被动式健康管理向提早预防、事前干预的主动健康管理新范式的转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健康管理分会长期致力于推动大健康行业内健康类设备研发,提升各机构的健康管理与服务能力,探寻建立符合国情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新模式、新方法、新业态;上海健康医学院聚焦服务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上海行动”,秉承71年的办学历史,坚持“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黄埔军校”的办学传统,坚守“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办学定位,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办学特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医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紧抓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机遇,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建设健康新工科、智慧新医科等新兴学科专业,在5G+智慧医疗的科研成果及转化应用等方面,深化医学高校-医院-企业合作,互促共进,为上海探索构建专业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新一代医疗健康智慧服务体系,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健康管理国际论坛着眼于促进健康管理装备的智能化创新,推进健康管理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推进健康管理装备的数据互联互通和行业标准建立,搭建学术、研发、生产、应用、投资等多方交流合作融合平台。
原文地址:https://health.gmw.cn/2021-11/29/content_35345923.htm(本文转载,如若侵权,联系删除)